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心妈妈育儿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心心妈妈育儿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女人第一次当妈妈是什么感觉?
-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才能教育好?
女人第一次当妈妈是什么感觉?
做妈妈的感觉应该是从知道自己怀上了的时候就有了。我是属于早婚晚育,和另一半七八年才决定要宝宝,搞得身边朋友以为我们身体有毛病。因为我怀孕时已经是30岁了。跨了个年,31岁生的女儿。我性格比较跳脱,心理上自己还是个孩子,一点没有当妈妈的觉悟。记得当时还说过要丁克,老公好象也同意了。结果一到30岁,某人就说,哎,时间到啦,要个小孩吧,不然就是高龄产妇啦!我们也享受了二人世界有七八年了。我说好吧。结果一备孕,一个月就怀上了。知道自己怀上以后,我好像也进入了我妈妈的状态。有点高兴,有点担忧;有点期待,又有点害怕。高兴是自己要当妈妈了,害怕是担心自己做不了一个好妈妈。我那么长时间不要小孩,就是觉得自己做不了一个好妈妈,怕耽误了小孩。
我其实第一次当妈妈,刚开始是没有多大的感觉了,所有关于母爱泛滥的表现都是在宝宝出生后慢慢成长中培养起来的。
第一次怀孕的时候,似乎没有多大的惊喜,因为备孕中自然怀孕,所以有点按部就班的感觉,再加上孕前期孕吐,整个人精神萎靡。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神奇是在第一次感受到宝宝的胎动时候,那时候确实很惊奇,后来随着胎动越来越厉害,慢慢的感觉到小小生命孕育在我肚子里的奇妙之处。但是这种感觉也比较短暂,似乎是在宝宝胎动时候才有这种感觉,在没有胎动时更多的是被孕期的各种不适所困扰。
后来到分娩的时候,肚子一阵阵的疼痛,才恍然意识到一个新生命就要到来,从此家里多了一位新成员,有点不知怎么办的感觉,既想着好好迎接宝宝的到来,又不知道怎么样才算是给宝宝最好的。
我对宝宝所有的母爱可以说是从宝宝出生后,在我一天天的陪伴中建立起来的。看着宝宝一天天长大,我会无比欣慰,有时宝宝生病,我宁愿帮他代受一切的痛苦,也不愿他受一点点的痛苦,那种心情我想做父母的都有。看他牙牙学语、慢慢学走路、学说话,宝宝表达他爱父母,看他在自己的脸颊上一吻,有时候会很自私的想着不要他长大,让他永远陪在自己身边。
很激动,很忐忑,很茫然,很坚定。很激动的是,这小人是从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的孩子,很忐忑的是,是不是会生病?是否健康?茫然的事是抱都不会抱,坚定的是一定要把她好好养大,把他培养成一个善良的,勇敢的,坚强的,真诚的,好孩子。
成为妈妈的第一年,我最大的改变是,学会热爱生活,热爱自己。
就算是成为妈妈了,觉得自己依然拥有无限可能。
这一年学会的技能,包括但不限于:独自在异国他乡饲养婴儿和婴儿的爸爸,煮出可口的饭菜,基本的食物营养搭配,房间物品的收纳,把控家庭合理的花销和基本的理财,个人时间的分配和管理,阳台种菜种花,摄影,拍摄和剪辑视频,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美好和快乐
我还想告诉妈妈们一定要学会正确面对生育这件事,我觉得生育是上天赋予女性的权利,而不是义务,建议刚生完宝宝的宝妈一定要注重盆底肌锻炼,因为孕期胎儿压迫导致的盆底肌松弛的现象很多,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治疗就会引发漏尿甚至脱垂的现象,宝妈们产后42天待恶露排净后就可以做凯格尔运动来修复盆底肌,可以在手机上下个G动是专门做盆底肌锻炼的按照匹配的方案坚持打卡锻炼,改善漏尿增加紧致,而且生育是自己的选择。只是我希望所有女性都是在了解生育的痛苦,可能承担的风险以及后遗症等之后,认为自己能接受,再去幸福地等待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而不是被人以“不生孩子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来***着生育。
2022年10月,我辞掉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选择出国留学。感觉那时候的自己,每天不停的忙着打工学习,就像带着翅膀的女孩,一直勇敢的往前飞,觉得自己有无限可能。结婚生小孩,完全不在我的人生清单上,从未想过两年之后我会结婚,三年之后,会生孩子。仰望星空,是多美好的事情,人间烟火能躲就躲。
是缘分,绊住了我向前的脚步,同时让我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也有了一个超级可爱的小屁孩,开始了脚踏实地的生活。成为妈妈后,我才知道,原来男女真的有别,这个社会对于女性,有这么多不友好的地方。我以前一直觉得,男生能做的,我也能做。
可是,成为妈妈之后,发现很多事情,只有女的能做。比起爸爸,婴儿更需要妈妈的关爱,但这会耗费妈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也是这个社会对女性不友好的最大原因。人家会默认你会将生活中心放[_a***_]庭上,默认你会早晚退出职场,成为家庭主妇。
不知道大家第一次当妈妈是什么感觉呢?是高兴、惊吓、松了口气、还是没感觉?小编汇总宝妈们生娃后的7种体会,看看你中了没?
1、感到神奇
许多妈妈看到娃那一刻,都会惊奇生命的奥妙,甚至心存怀疑:这是我生的?边上那个会动的小玩意是我的吗?待缓过神来,随即佩服起自己,"我太了不起了!我生了个人!""我太牛逼了,我居然创造出一个人类。"
这个感觉,可能一直到宝宝2个月了,妈妈可能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不真实,可一切又是自己亲身经历,真是神奇的生命。
2、一切都值了
妈妈从怀孕时孕吐、失眠、耻骨疼痛等,一直煎熬到生孩子时宫缩、一指开到十指,甚至生产遇上风险,拼着命好不容易生下的孩子,在看到宝贝的那一瞬间,觉得只要宝宝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什么都值了,也希望宝宝将来一直都平安顺遂。
3、嫌弃
妈妈***后醒来心心念地想看娃,结果看一眼的第一反应是"哇靠,好丑!""一点都不像我""我的小公主,怎么变成了"皮夹克"?"……有的宝妈直言气得当场想再生一个。
当然,孩子一出生是丑些,皱巴巴的,不过养一养就变漂亮很多,身上软软的,带点奶香,一副可爱萌,长大后也越长越像亲爱的爸爸妈妈,让人心疼极了。
家庭教育到底应该干什么呢?首先要明确,家庭是干什么的地方,家庭是生活的地方。既然如此,家庭教育的主体应该是生活技能的教育,是生活习惯的培养,是生活情趣的提高。作为孩子生活导师的父母,应该把教会孩子生活当作自己必须完成的课题。
但是,实事并非如此,家长们都在干什么呢?都在拚命抓孩子的学习。在一个家庭中,教育投资是妈妈们最舍得花的钱。进最好的学校,上最好的班,找最好的老师,再配上最好的培训班。我有钱,我任性!关键是孩子回到家中,他已经进入生活这个课堂,他要接受的是生活教育,不应该是做不完的家庭作业,没完没了的学习。
做家庭作业应该是孩子的事,家长只是***,最后却成了家长的事。减负喊了很多年,把家庭作业减掉就是最大的减负,减掉家庭作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多大影响呢?
可是家长们乐此不疲,对孩子的学习一再加码,各种兴趣班,报了一大堆,孩子的节***日,都被家长用这些花里胡哨的各种培训占完了。报一项两项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也无可厚非,关键是一大堆的大杂烩,孩子什么都学而不精,充其量只是一个人的生活点缀。
其实,孩子生存技能的培养是比文化学习更为重要的事情。家长们最应该做的,是让孩子们学会如何打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看似简单,却是生而为人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一个人的生活品位,与打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息息相关,一个邋里邋遢的母亲,怎么会带出一个极具生活品味的孩子呢?一个五年级的孩子,衣服常常很脏,头脸常常不洗,鞋带常常拖得很长,不是学校教育的缺失,是家庭教育不到位,是母亲的失职。
在成人与成才之间,父母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成才,忽视了成人。其结果是,长大的孩子不会打理自己的生活,由此衍生出的“啃老族”“中国式巨婴”,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喊了很多年,孩子们到底学会了哪些打理自己生活的本领呢?
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呢?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家庭教育的示范性和操作性,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要给孩子做示范,要手把手的教孩子。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家长绝不越庖代俎,孩子不会的事情,家长要手把手的教,慢慢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孩子人生教育的三驾马车,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提升,社会教育是实践。
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在孩子家庭教育的这个课堂上,要占好位,尽到责,为孩子打好做人的基础,才能在成才的道路上走得更好,真正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各位家长,你做到了吗?
这里是家长俱乐部,一起来谈点孩子成长的事吧!
家庭教育是社会风气的缩影,社会风气的成因是教育的主导,我个人认为中国教育比较狭隘主要为私欲张扬。通过这次***疫情看出我们身边跑到外国的很多回来报国的很少,有钱的外国消费无钱的国内打工中国教育是享乐的阶梯。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要是变得过度忧虑,对儿女要求过高,结果就会不知不觉给他们太多压力。例如,不少父母越来越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每天马不停蹄的轮转在不同的课外辅导中,每周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
诚然,发掘孩子的潜质,培养孩子的才艺兴趣没有什么不好,可是,父母过分的让孩子终日碌碌的承受着这样的不停灌输和压力,最终会因为拔苗助长而把孩子的潜质与才能扼杀了。
据专家指出,未满六岁儿童接受阅读能力和数学技能评估,会使儿童的情商大受创伤。过早过度的给孩子填鸭式灌输知识,会***孩子正在发育的大脑。
今天许多父母的口号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分数成绩论胜败,为的是孩子长大后考过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过上安稳的生活。想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些父母拼命工作,给孩子应有尽有到物质满足,从孩子幼年就开始训练孩子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独独缺失了~孩子需要父母陪伴他们童年的快乐成长。这也是今天越来越多的孩子变得叛逆、焦虑、抑郁、怨恨父母的原因。
父母给孩子合理的教育,接受正常的知识学习,给孩子身心健康的关注关爱,特别是对于幼年期的孩子父母要花时间陪伴孩子,培养他们的好习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你今天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谢邀!
要做好三教,即身教,言教,外教。
1,先说身教。就是在孩子面前,父母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那些有负面影响的,坚决不做。而为了影响孩子,还要尽可能的做些有积极意义的,让孩子受触动的,产生情绪的举动。当然,不能让孩子看破你在***。比如劳动,读书,写字,处理亲朋好友及邻居之间的事务,善待老人等。
2,再说言教。在孩子面前,不吵架,不生气,不说粗活,不说脏话,不说他人短长,不议论是非。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和睦相处,相敬如宾,言语和善,语言文明。
而对孩子说话,即亲切,又有感召性。少说,无用话不说,说则有效,切记重复,啰嗦,唠叼,尤其是不说容易引起反感的话。
3,再说外教。主要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问题,结合好的问题。
首先是找好结合点,其次是会运用,最后是切入点。
孩子交给学校,不能大撒把,完全依赖学校,但又不能过多干预,以免引起孩子和学校的反感,适得其反。
最后记着,家庭教育也是大学问,家长要多学习并运用有关教子方法,策略,不急燥,耐住性,沉住气,切不可三天两头心,没有恒心,过早结论,过早放弃。
孩子成才,最大的功劳是家庭教育,最辛苦的人是注重家庭教育的家长。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恰到好处地开展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优质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第一言传身教,当好榜样。潜移默化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孩子在父母的行为举止中会自觉模仿,既模仿好的方面,也模仿不好的方面。父母身教大于言传,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修养,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用行动来影响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家长也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做出一个正确的表率,当一面发光的镜子。
第二改变环境,熏陶品格。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孩子的品格和习惯受到熏陶和感染。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可以选择陪读,孩子也会受到感动和熏陶,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父母爱动脑子,孩子就会喜欢动脑子,解决问题。
第三建立信任,和蔼沟通。家庭教育最大的幸福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互相信任,彼此真诚相待。父母无条件地信任孩子,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营造家庭和谐沟通氛围,谈话温馨和睦,更加有利于孩子养成一个好的脾气和性格,并善于沟通,愿意沟通,和父母之间就少了隔阂。
第四抓住机会,教育引导。每个孩子在成长路上,都会犯错误。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可以抓住机会,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一定不要翻旧账。批评教育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蔼。就事论事,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更不要挖苦孩子。引导教育时要耐心地听孩子的意见,尽量不要体罚孩子。经常体罚孩子,心灵变得脆弱,没有安全感,就会变得压抑。
第五生活秩序,重视锻炼。培养孩子养成有秩序的生活,才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好习惯的形成。让时间变得有秩序,能够更高效的去完成作业,节约时间。学习之余,加强锻炼。锻炼孩子自己做家务,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提供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锻炼都是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第六培养兴趣,发现潜力。每个孩子都会在某个领域有特殊的兴趣。父母善于发现,并努力培养,适时地表扬奖励。当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或者说表现比较突出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到进行表扬鼓励。同时父母也要努力做好引导和鼓励,努力对孩子付出,发挥特长和兴趣,会更能激发热爱兴趣。
第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成长路上,读书就是最好的营养品,陪着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品味,增长知识和见识。父母还要带孩子行万里路 ,接触社会,感受生活,感受社会,可以使孩子开阔眼界,让孩子见识社会的千姿百态,长大后更容易理解生活,热爱生活,真相生活。
央视一姐董卿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路上,会遇到各种问题,父母要善于学习,积累经验,不断丰腴自己,父母才能当好孩子成长路上的镜子,才能让这面镜子熠熠生辉!
您还有什么优质的家庭教育经验,请留言分享给我们哦!谢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心妈妈育儿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心妈妈育儿知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