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航航育儿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航航育儿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父母如何才能做到惩罚孩子不用“打”呢?
父母要做到惩罚孩子不用“打”,就要抓住这时孩子心理发展得规律,下面我结合实例,为大家支招。
涛涛今年四岁了,经常会犯一些错误,比如在吃饭时间看电视、在马路上跑来跑去、和小朋友抢玩具、把家里扔的乱七八糟、拿着彩笔在墙壁上乱涂乱画、在超市里随便拿东西、和妈妈顶嘴等。
涛涛的妈妈白天要上班,早晚要接送孩子去幼儿园,而每天回来他都会乱扔东西,而妈妈则要忙于干家务,此时妈妈就很容易烦躁,实在逼急了也会揍涛涛一顿,每次揍完就后悔,可下次还是会接着揍。
涛涛妈妈尝试过和孩子好好沟通,可孩子好像完全没听到似的,下次还是那么淘气,妈妈被一次次逼得出手揍他。
可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打孩子是不对的,只不过很多家长都不知道除了打还能怎么教育,到底父母怎样做才能既惩罚了孩子,又不用打孩子,同时还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防下次再犯呢?接下来我就为大家支几招,大家可灵活应用。
有些孩子好奇心比较重,总是喜欢东看看西瞅瞅,这里摸摸那里瞧瞧,于是就会乱摸乱碰、拆这个碰那个,从而把家里弄的乱七八糟,甚至还容易发生危险。
此时父母可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其而父母可能还有其他事情要忙,需要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时就涉及到了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简单来说就是将孩子的注意力从一些具有破坏力的、没有实际教育意义的事情上转移到那些有趣的、安全的事情上,比如引导其看绘本、看动画片、玩益智玩具或者去安全的地方玩。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幼儿往往好奇心重,且不知事情的厉害关系,只是一味好奇、好动,此时就容易发生一些危险的事情,比如碰插座、爬上高处、摸暖水壶、摸燃气开关、在马路上乱跑等。
此时最需要做的就是反复强调其危险性,明确告知不能这样做,并表明自己的态度,告诉他妈妈不喜欢你这样。
我是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我这个问题你能回答一下吗?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管教,一旦孩子屡教不改,就会冲动上手去打。我就想问了:现在能打动,到青春期叛逆的时候,或者孩子更大一点,还在干错事的时候怎么办呢?你还能打得动吗?
在孩子小的时候你打他,仔细的话会发现他孩子已经会翻白眼,握拳头,甚至咬牙切齿,那么到青春期怎么办呢?
很多时候大人只顾着眼前,其实当下的“打”就好像感冒时吃速效药一样,看似感冒症状退了,其实内在呢?内在并不知错,也并没有真正让孩子懂得为什么要被惩罚,这是治标不治本的。
相信针对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就会说:那肯定是因为他犯错了。
那现在作为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没有孩子想要犯错,没有孩子不想考高分,也没有孩子想惹父母生气,他们其实都想做好,但是作为一个小孩子,他能力还有限,他还不能完全判断全局,完全有把握的行动,做出完美的答卷。
所以父母,你为什么要因为你认为的错而去惩罚孩子呢?父母不能耐心地教教孩子方法吗?父母不能帮助孩子分析错的原因,然后去解决问题吗?是谁告诉父母,只有“打”才能让孩子长记性呢?
归根结底,“打”是父母在表示自己的怒火,是父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是父母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能打。也需要参考孩子性格,参考***本身。用教育届的一句话概括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父母如何才能做到惩罚孩子不用“打”呢?
答: 很多父母都说孩子“太难管了!”小孩子对很多事物都不懂不明白,调皮又淘气,正是因为不明白,因为采用不正确途径去探索,所以经常犯错,惹得父母很气恼。此时父母便会惩罚、教育孩子。
一些脾气比较暴躁的父母一般***用体罚、斥责的方式来惩罚孩子,甚至在陈发过程中以轻蔑的态度对待孩子。这不过是相当于直接“打”孩子,不仅痛在身上,更是疼在心里。
但是如果经常这样惩罚孩子,第一反应就去打骂孩子,而不告诉他怎样做才是对的,不细心教导的话,孩子会感到迷茫,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导致失去主见和常规判断力,他不知道父母为何总是指责他,不知道父母到底要求他怎么做才对,所以孩子就会重蹈覆辙,甚至努力想讨好父母欢心,希望不要受到惩罚。
1.正面引导,沟通:比如孩子在学校做错了一道数学题,老师直接打骂她是或“你怎么这么笨,这个题讲过几遍了”,那么孩子很可能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会讨厌老师讨厌学习。甚至内心会读学习产生焦虑和困惑的念头。
但是如果老师直接从正面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改正题里的错误,那么孩子对学习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并且越来越喜欢这位老师。
2.让孩子体验自己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比如故意用石头打灯泡,那家长就把他打碎的灯泡换到孩子的房间,让她感受房间没有灯泡,屋里漆黑一片的感觉。让他知道黑暗中灯泡的作用,让她更加直观的体验生活。如果你直接换新灯泡,那他下次还会故意打碎,因为他不知道这是错误的行为。
比如孩子挑食不吃饭,那就直接让他饿到下一顿,感受饿肚子的痛苦,从而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如果你直接给他放零食在书包,他反而爱上零食更加不吃饭了,这样下去永远改不掉孩子的坏习惯。——(此方法类似于体罚)
3.父母果断而迅速的行动: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反而不停的用筷子戳碗玩,家长不如直接抢走他的碗,不让她吃,并告诉他原因。
孩子调皮摔打某种东西,觉得好玩。父母立即夺回物品,同时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摔打,等他想玩的时候再给他,如果还是摔打,再次抢夺回来,如此重复孩子便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便不会乱摔打物品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航航育儿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航航育儿知识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